作者: | 來源: | 添加時間:2010-09-06 18:12:05
一說到水滸,相信絕大數人想到的必定是行者武松,一個明知山有虎,卻偏向虎山行的勇士;一個技壓群雄,醉打蔣門神的好漢,這一形象充分的刻畫了武松的英雄形象,甚至在時下火熱的網頁游戲《梁山好漢》里也是深受玩家追捧。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一英雄走上不歸路的杯具史?
武松上了二龍山后,坐了第三把交椅,排在魯智深和楊志之后。不久后施恩因武松殺張副司令等人一案的牽連也被迫上了二龍山,在孟州施恩是老大,但在二龍山施恩只能排在后面。張青和孫二娘也因魯智深和武松的屢屢邀請,關了十字坡的黑店入了伙,還有一個是操刀鬼曹正。
整個三山系統隨著晁蓋派系泡沫化后,是除宋江嫡系外最大的一個派系,而這個派系的主要人物無不反對招安,是梁山上宋江招安路線的最大障礙和反對力量,所以或多或少受到些打壓也在情理之中。武松對待招安也有個轉變的過程,即便是血濺鴛鴦樓身負15條人命的命案,武松仍對白道存有幻想。投二龍山前,武松還曾對宋江說:“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但二龍山的江湖歲月,以及梁山上宋江一伙為求招安的種種丑態,卻使武松的這個白道情節慢慢幻滅了。后梁山108人大聚義,宋江設宴談起詔安時,武松卻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反對招安的態度。
武松的梁山好漢時代遠不如上梁山前的經歷豐富精彩,武松最后走上黑社會的不歸路,是由許許多多的偶發事件造成的。武松本性非常善良,太平盛世基本上就是個良民。從武松的人生歷程來看,一步步從一個遵紀守法、相信政府、相信司法的打虎英雄,到最后成為殺人犯而加入黑幫組織,其間有武松自己的責任,但更重要的還是社會的不公。
試想如果不是吏治腐敗、司法黑暗,如果武松能在清河縣循體制內的合法途徑為哥哥伸冤,將潘金蓮、西門慶繩之以法,武松恐怕會在清河縣終老。如果沒有施恩、蔣門神這兩個有官方背景的黑社會的爭斗,武松可能就會在孟州老老實實服刑改造,然后憑自己的本事和打虎英雄的事跡過個安穩日子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不是孟州市司法制度的黑暗和張副司令的刻意陷害,武松又怎么會殺張副司令一家?武松的悲劇是許許多多本質不壞的青年最終被迫走上黑社會這條不歸路的縮影,有些事本來可以避免,有些事發生了就無法再回頭。武松本人就是個悲劇,當武松在張副司令家,砍壞一把刀,再去找另一把刀去殺張副司令無辜的兒女時,一個喪心病狂的黑道殺人魔頭就誕生了。但這究竟是誰的責任,武松的還是這個社會的?這個答案是不言而喻的。